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食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食瀉,又稱食瀉、食泄、積瀉、食積瀉、胃瀉。是因飲食過多,損傷脾胃所致的泄瀉。

《丹溪心法.泄瀉》:「傷食瀉,因飲食過多,有傷脾氣,遂成泄瀉。」

症見飽悶惡食,噯腐吞酸,腹痛則瀉,瀉後痛減,瀉下不暢,粘而穢臭,苔膩,脈滑或弦緊。

治宜消食和中,用保和丸、枳術丸、治中湯等方。挾寒者宜溫,用紅丸子、小七香丸等;形症俱實宜下者,用感應丸、煮黃丸。挾熱者宜清,用梔連平胃散;宜下者,用大承氣湯。

小兒泄瀉證型之一。症見腹脹、腹痛,口臭納獃,大便腐臭或酸臭,狀如敗卵,挾有不消化乳食,次數增多,瀉前哭鬧不安,伴噁心嘔吐。小兒脾胃嬌嫩,乳食過量,損傷脾胃,運化失常所致。治宜消食導滯,用保和丸加減。

【古籍原文】

《傷寒論》:

「傷食者,以溫水和服,薑汁調之,食之即愈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:

「傷食病者,以溫水和服,薑汁調之,食之即愈。若不愈,以蔥白、豉汁和服之,食之即愈。若不愈,以生薑、大棗和服之,食之即愈。若不愈,以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食之即愈。若不愈,以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食之即愈。若不愈,以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食之即愈。」

《傷寒論》中所說的「傷食」,是指因飲食不當,損傷脾胃所致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治療上,可以用溫水和服薑汁,或者用蔥白、豉汁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「傷食病」,是指因飲食不當,損傷脾胃所致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治療上,可以用溫水和服薑汁,或者用蔥白、豉汁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「傷食」,都是指因飲食不當,損傷脾胃所致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治療上,可以用溫水和服薑汁,或者用蔥白、豉汁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和服,或者用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煮粥食之,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