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暑咳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暑咳嗽

病證名,屬外感咳嗽之一,因夏季感受暑邪,或兼夾濕熱,上犯於肺,導致肺失宣降而發。暑為陽邪,其性炎上,易耗氣傷津;若兼濕濁,則黏滯滯氣機,進一步影響肺之清肅,故臨床表現多見咳嗽伴隨暑熱或暑濕之證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暑熱犯肺:盛夏之時,暑氣當令,若正氣不足或起居不慎,暑邪乘虛侵襲,直中肺絡,灼傷肺津,肺氣上逆而咳。
  2. 暑濕夾攻:暑多夾濕,濕性重濁,困遏脾陽,運化失司,水濕內停,上漬於肺,致咳嗽痰黏、胸悶身重。
  3. 氣虛感邪:素體氣虛或勞倦過度者,衛外不固,暑邪易襲,正虛邪戀,咳嗽遷延難癒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證:咳嗽痰少或痰黏難咯,或乾咳無痰,咳聲急促。
  • 兼證
    • 暑熱偏盛:身熱煩渴、面赤汗多、小便短赤、脈洪數。
    • 暑濕偏重:頭重如裹、胸脘痞悶、四肢倦怠、舌苔白膩、脈濡滑。
    • 氣虛者:神疲乏力、動則氣短、脈虛軟。

辨證分型與治法

  1. 暑熱傷肺證

    • 證候:咳嗽氣粗,痰黃黏稠,身熱煩渴,汗多尿赤,舌紅苔薄黃,脈數。
    • 治法:清暑瀉熱,宣肺止咳。
    • 方藥石膏知母湯(《症因脈治》)加減,主以石膏、知母清瀉暑熱;可佐桑白皮、杏仁宣降肺氣。
  2. 暑濕犯肺證

    • 證候:咳嗽痰黏,胸悶納呆,身熱不揚,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