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損腰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損腰痛

病名
傷損腰痛乃因外力損傷所致之腰痛證候,見載於《醫宗金鑒·卷九十》。此症多由跌撲、墜墮、撞擊等外傷,導致腰部筋肉受損,經脈氣血壅滯,絡道不通而發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腰為腎之府,且足太陽膀胱經、督脈循行於此。若外力驟傷腰部,輕則局部經絡受挫,氣血運行不暢;重則筋肉撕裂,瘀血內停,阻遏氣機,遂發為腫痛。瘀血久滯,可進一步影響腎氣,甚或累及下肢經脈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局部症狀:腰部重墜刺痛,痛處固定拒按,常見青紫瘀斑,腫脹堅硬。
  • 活動障礙:腰部屈伸、轉側不利,動則痛增,甚則難以直立。
  • 經絡傳變:若瘀血化熱,可兼見口乾、煩熱;若氣滯日久,則痛引少腹或下肢。

治療原則
以「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絡」為主,佐以行氣止痛,後期宜補益肝腎、強筋壯骨。

內治法

  • 初期(瘀血壅滯):
    選用 地龍散(地龍、蘇木、麻黃、當歸、桃仁等)以破血逐瘀;或 復元活血湯(柴胡、天花粉、當歸、穿山甲等)加牛膝、續斷,增強通絡之效。
  • 後期(瘀去正虛):
    可服 壯筋養血湯(白芍、當歸、川芎、續斷等)或 六味地黃丸加減,滋腎填精。

外治法

  • 熏洗:以 海桐皮湯(海桐皮、透骨草、乳香、沒藥等)煎湯熱敷,助瘀散腫消。
  • 針灸:取 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、阿是穴,針刺瀉法,或加拔罐以祛瘀通絡。
  • 推拿:循膀胱經施以滾法、按揉,配合輕手法理筋整復,忌重按免二次損傷。

古籍佐證
《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:「跌撲傷腰,痛連脊膂,當辨瘀之淺深。」強調需分階段論治。此外,《傷科補要》亦載外用「跌打萬花油」塗搽,以助散瘀止痛。

辨證要點
需與「腎虛腰痛」「寒濕腰痛」鑑別:傷損腰痛必有外傷史,且痛處固定;腎虛痛勢綿綿,遇勞加重;寒濕則遇冷發作,苔白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