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胃吐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胃吐血,又稱傷胃,是指由於飲食不節或情志不遂引起的胃絡受損而導致的吐血癥狀。

根據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九,傷胃吐血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。一是飲食過度導致胃絡受傷,進而引起胃氣上逆,胃口破裂,出現吐血的症狀。二是情志不遂,如憂思、惱怒等,可以造成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胃氣上逆,胃絡受損,也可能引起吐血的情況。

傷胃吐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。首先是吐血,血色鮮紅,量多,可能伴隨著心煩、口渴、大便乾燥等症狀。其次是胃脘疼痛,疼痛感多為劇烈,可能放射至背部,並伴隨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此外,患者面色蒼白,脣甲呈青紫色,舌頭呈淡紅色,舌苔薄白,脈搏細數。

治療傷胃吐血的方法主要是以和胃止血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理中湯、四逆湯和止血散等。理中湯由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和胃健脾、溫中散寒、止血的功效。四逆湯由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組成,具有回陽救逆、溫經止血的作用。止血散包含白及、白茅根、側柏葉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芒硝等成分,具有涼血止血、清熱解毒的效果。

預防傷胃吐血的方法主要包括飲食宜清淡,避免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;保持情志舒暢,避免過度憂思惱怒;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傷胃吐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威脅。因此,一旦出現吐血的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