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燥咳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燥咳嗽

病證名,指因感受時令燥邪,燥熱化火,灼傷肺津所致的咳嗽。此證多發於秋季,燥氣當令,人體易受外燥侵襲,或素體陰虛內熱者,更易因燥邪傷肺而發病。

病因病機
燥為陽邪,其性乾澀,易傷津液。外感燥邪,從口鼻而入,首犯肺衛。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,燥邪傷肺,則肺失清肅,宣降失常,故發為咳嗽。若燥熱化火,灼傷肺絡,可致痰中帶血;燥傷津液,則口乾咽燥,煩渴引飲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咳嗽,痰少而黏,或痰中帶血,難以咯出。
  • 兼症:口乾唇焦,咽喉乾痛,鼻燥咽癢,心煩身熱,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。
  • 舌脈:舌質紅,苔薄黃而乾,脈細數或浮數。

治法
清燥潤肺為主,佐以瀉火生津

常用方劑

  1. 石膏瀉白散:適用於燥熱傷肺,咳嗽氣促,兼見身熱煩渴者。方中石膏清肺瀉火,桑白皮、地骨皮瀉肺熱,甘草和中,共奏清燥止咳之效。
  2. 清燥救肺湯(《醫門法律》):主治燥熱傷肺,氣陰兩傷之證。方中桑葉、石膏清宣燥熱,阿膠、麥冬潤肺養陰,杏仁、枇杷葉降氣止咳,人參、甘草益氣生津。
  3. 人參白虎湯:適用於燥熱熾盛,津氣兩傷,症見高熱、煩渴、脈洪大者。以石膏、知母清熱,人參益氣生津,粳米、甘草和中。

鑒別要點
傷燥咳嗽與風熱咳嗽陰虛咳嗽有別:

  • 風熱咳嗽:多見痰黃黏稠,發熱惡風,脈浮數,治宜疏風清熱。
  • 陰虛咳嗽:病程較長,乾咳少痰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治宜滋陰潤肺。

相關記載
《症因脈治·卷二》指出:「傷燥咳嗽之症,口渴唇焦,煩熱引飲,吐痰不出,或帶血縷,二便帶赤,喘急咳嗽。」強調燥邪傷津化熱之特點,治療當以清燥潤肺為要。

此證屬外感咳嗽範疇,臨床須辨燥之溫涼(溫燥、涼燥),並結合患者體質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