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臭田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臭田螺,是一種中醫名詞,也被稱為臭腳氣、臭腳丫和臭田螺瘡。它是一種皮膚病,主要發生在足趾和腳丫處,其特徵是起白斑然後潰爛,先癢後痛,流出臭水,形狀像螺靨。

臭田螺的病因主要與濕熱、風熱和脾虛等因素有關。濕熱下注且滲入肌膚可導致臭田螺的發生;遭到風熱邪氣侵襲肌膚可導致臭田螺的發生;脾虛導致濕氣過盛,運化功能失調,也會引發臭田螺。

臭田螺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足趾和腳丫處出現白斑,逐漸擴大,表面濕潤,有糜爛和滲液,散發出臭味。嚴重的情況下,還可能出現水泡、膿皰,甚至潰爛。

治療臭田螺主要以清熱利濕和解毒消腫為主。可以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外洗;或者使用黃柏、蒼朮、白鮮皮等清熱利濕的中藥煎水內服;或者使用土茯苓、薏苡仁、澤瀉等利濕消腫的中藥煎水內服。

預防臭田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足部清潔和乾燥,定期更換鞋襪。 2.避免足部受潮和受涼。 3.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和生冷的食物。 4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臭田螺的症狀,應盡早就醫,以避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