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商陸餅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商陸餅灸

商陸餅灸屬隔餅灸法之一,最早記載於唐代《千金翼方》。其法取生商陸根搗爛,捻製成錢幣大小、厚約三分的圓餅,覆於患處,上置艾炷施灸。待餅灸至乾熱時更換新餅,每次可灸三至四壯。此法專用於治療「九漏」之症,尤以瘰癧(淋巴結結核)、頸漏(頸部瘻管)為主要適應症。

中醫理論基礎
商陸性味苦寒,有毒,歸肺、脾、腎經,傳統用於逐水消腫、通利二便。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外敷消癰腫」,而灸法借火熱之力,助藥性滲透,共奏解毒散結、疏通經絡之效。隔餅施灸既能緩和艾火直接灼傷之弊,又可透過商陸藥性局部作用,針對痰瘀互結之漏症,發揮軟堅散結、拔毒排膿之功。

操作要點

  1. 製餅:取新鮮商陸根搗爛為泥,捏製成厚度均勻之薄餅,大小以覆蓋患處為準。
  2. 施灸:艾炷置於餅上點燃,熱力透過藥餅滲透肌膚。
  3. 更換時機:餅體被灸至乾燥發熱時即需更換,以保持藥力持續。

臨床應用
此灸法適用於陰證瘡瘍,如慢性瘻管久不收口,或痰核凝聚之瘰癧。中醫認為,此類病症多因氣滯痰凝、經絡阻塞所致,商陸餅灸結合艾葉溫通之性,能破滯消積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。

古籍補充
《外臺秘要》亦提及商陸外用治「癰瘍」,與《千金翼方》互證其療效。後世醫家擴展其用,凡頑固性皮膚潰瘍、深部膿腫未潰者,亦可酌情施以此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