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損昏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損昏憒,病證名。因外傷導致昏迷不醒之病證。見《醫宗金鑒》卷九十,多因鬥毆、跌打損傷較重,特別傷於頭部者,或因氣血耗損過多,神氣散亂所致。證見外傷後神志昏迷,人事不省,面色蒼白,四肢厥逆,呼吸表淺而微,反應遲鈍、脈數而無力。相當於外傷性休克。治宜益氣化瘀為主,急服獨參湯,復元通氣散,或花蕊石散。或視昏憒之深淺,考慮予以保溫、輸液等中西醫結合急救之。

傷損昏憒,又稱傷損昏迷,是因外傷導致昏迷不醒的病證。多因鬥毆、跌打損傷較重,特別傷於頭部者,或因氣血耗損過多,神氣散亂所致。

傷損昏憒的臨床表現為:外傷後神志昏迷,人事不省,面色蒼白,四肢厥逆,呼吸表淺而微,反應遲鈍、脈數而無力。相當於外傷性休克。

傷損昏憒的治療,宜益氣化瘀為主,急服獨參湯,復元通氣散,或花蕊石散。或視昏憒之深淺,考慮予以保溫、輸液等中西醫結合急救之。

傷損昏憒的預後,一般來說,如果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,預後良好。但如果傷勢嚴重,或延誤治療,則可能導致生命危險。

傷損昏憒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外傷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。
  3. 平時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  4. 飲食要營養豐富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。
  5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如果出現了傷損昏憒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》卷九十中關於傷損昏憒的論述:

「傷損昏憒,多因鬥毆、跌打損傷較重,特別傷於頭部者,或因氣血耗損過多,神氣散亂所致。證見外傷後神志昏迷,人事不省,面色蒼白,四肢厥逆,呼吸表淺而微,反應遲鈍、脈數而無力。相當於外傷性休克。治宜益氣化瘀為主,急服獨參湯,復元通氣散,或花蕊石散。或視昏憒之深淺,考慮予以保溫、輸液等中西醫結合急救之。」

傷損昏憒是一種嚴重的外傷性疾病,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,可能導致生命危險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傷損昏憒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