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半日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半日咳

定義與概念

上半日咳乃中醫臨床常見之咳嗽類型,特指咳嗽發作集中於午前時段之病症。此證與時辰相關聯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念,認為人體氣血運行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此證主要責之於胃火犯肺,其機理可分述如下:

  1. 胃火熾盛:胃屬陽明,午前為陽氣升發之時,胃火上炎,循經犯肺,肺失肅降而作咳。
  2. 氣機升降失司:晨起至午前乃陽氣由裡出表之時,胃氣不降反升,攜火熱上沖於肺。
  3. 土不生金:脾胃虛弱,運化失職,母病及子,影響肺之宣肅功能。

辨證分型

胃火犯肺型

  • 主症:咳嗽聲高氣粗,痰黃黏稠,咳甚則面赤,伴口乾口苦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  • 病機:陽明胃火循經上炎,灼傷肺津,煉液為痰。
  • 治法:清胃瀉火,降逆止咳。
  • 方藥
    • 二陳湯加減:法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佐以竹茹降逆,貝母潤肺,石膏清胃。
    • 竹葉石膏湯:竹葉、石膏、半夏、麥冬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,具清熱和胃之功。

胃氣虛弱型

  • 主症:咳嗽聲低氣短,痰白清稀,晨起尤甚,伴食少納呆,倦怠乏力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
  • 病機:脾胃氣虛,運化無權,水穀精微不得上輸於肺。
  • 治法:健脾益氣,培土生金。
  • 方藥
    • 補中益氣湯: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,升陽舉陷。
    • 五味異功散加山梔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,佐山梔清餘熱。

經絡時辰理論

中醫子午流注學說認為,辰時(7-9時)氣血流注胃經,巳時(9-11時)流注脾經。上半日咳之作,正應脾胃經氣旺盛之時,若脾胃功能失調,則當令而病發。

鑑別診斷

需與下列咳嗽相區別:

  • 下半日咳:午後至夜間咳嗽,多屬陰虛或痰濕。
  • 五更咳:黎明時分咳嗽,常責之腎陽不足。
  • 子時咳:夜半咳嗽,多與肝火犯肺相關。

臨床加減

根據兼症不同,用藥可靈活變化:

  • 痰多黏稠:加瓜蔞仁、杏仁化痰止咳。
  • 咽喉腫痛:加牛蒡子、玄參利咽解毒。
  • 胸脅脹滿:加枳殼、鬱金寬胸理氣。
  • 口乾舌燥:加天花粉、蘆根生津止渴。

此證治療重在調理脾胃,或清瀉胃火,或補益胃氣,使中焦氣機復常,則肺金自安,咳嗽自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