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上草
「上草」為中醫婦科專有名詞,指婦人臨產之際,即將分娩的關鍵階段。此術語見載於宋代醫書《衛生家寶產科備要》,書中描述:「凡婦人妊娠……陣痛轉甚,難以行立,認是產時將至,即服催生符畢,然後安詳上草。」意指孕婦臨產時,陣痛加劇,行動困難,醫者或產婆據此判斷產程已近,遂使產婦「上草」,準備分娩。
中醫理論與臨床意涵
- 產程辨識
中醫認為,分娩乃「瓜熟蒂落」的自然過程,強調氣血暢達與胞宮開合。「上草」一詞反映古人對產程的細緻觀察,當產婦出現「陣痛轉甚」等徵兆時,代表氣血下注胞宮,胎兒即將娩出。此時需安定心神,調節氣息,以利產程順利。 - 傳統產科習俗
「上草」可能與古代產房布置相關。部分文獻推測,「草」或指鋪墊於產床的柔軟草蓆(如藁草、香茅等),取其避穢、保暖之用;亦有說法認為「上草」隱喻產婦進入專設的草蓆產位,象徵正式進入分娩階段。此習俗融合民俗避忌與實用功能,反映古人對產育環境的重視。 - 催生符與儀式意義
《衛生家寶產科備要》提及「服催生符」後「上草」,顯示宋代產科結合符咒祝由之術。此類符咒多書寫「速產」「安胎」等祝禱文字,目的在安定產婦心神,輔助氣血運行。中醫理論中,情志與氣機密切相關,符咒可視為一種心理療法,與針藥相輔相成。
相關中醫概念
- 試胎(弄胎):指妊娠晚期偶發的假性宮縮,與「上草」前真正的陣痛需區別。《醫宗金鑑》強調「試胎者,腹中痛緩;弄胎者,胎動而痛」,臨床需細辨,避免誤判產程。
- 臨產六字訣:「睡、忍痛、慢臨盆」為清代《達生篇》所倡,主張產時保存體力,與「安詳上草」呼應,均強調產婦需心神安定,順應自然產力。
「上草」一詞承載中醫產科學的經驗智慧,既包含對生理徵兆的觀察,亦融合傳統文化對生育的儀式性照護,為研究中古婦科史的重要線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