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搭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搭手

病名
上搭手為癰疽之一,發於肩背處,因患者可自行以手觸及患處而得名。此症記載於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三,又名「上鼠疽」、「肩後疽」或「左右串」。其病位相當於肺俞穴附近,屬蜂窩組織炎範疇,臨床表現與有頭疽相似,可參照該條論治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上搭手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傷情志、飲食不節,導致氣血壅滯、經絡阻塞而成。肺俞穴為肺之背俞穴,若肺熱蘊結,或氣血運行不暢,邪毒聚於此處,則易發為癰疽。此外,體虛正氣不足者,亦易受外邪侵襲,使病情加重。

臨床表現
初起患處皮膚紅腫熱痛,逐漸形成硬結,頂端或有粟粒狀膿頭,伴隨發熱、口渴、便秘等全身症狀。若未及時治療,膿腫可進一步擴大,潰後流膿,嚴重者甚至深入肌骨。

辨證論治

  1. 熱毒壅盛證

    • 主症:局部紅腫灼痛,膿頭明顯,伴發熱、煩渴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解毒,活血消腫。
    • 方藥: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。
  2. 氣血兩虛證

    • 主症:瘡疽潰後久不收口,膿水清稀,面色萎黃。
    • 治法:補益氣血,托毒生肌。
    • 方藥:托裡消毒散加減。

外治法

  • 初起:可敷貼金黃散或玉露散以清熱解毒。
  • 成膿期:宜切開排膿,引流邪毒。
  • 潰後:以生肌玉紅膏外敷,促進瘡口癒合。

相關經絡與穴位
上搭手與足太陽膀胱經密切相關,肺俞穴為其關鍵病位。該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,主肺臟之氣,若邪毒客於此,易引發局部癰腫。治療時可配合針刺肺俞、大椎等穴,以疏通經絡、瀉熱解毒。

古籍參考
《外科證治準繩》詳載此症,並強調辨明虛實為治療關鍵。此外,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亦提及肩背癰疽的辨證要點,可資臨床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