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上焦
一、基本概念
上焦為中醫「三焦」之一,屬人體部位劃分的重要範疇。三焦學說源於《內經》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焦,其中上焦位於軀幹上部,具體範圍自咽喉至胸膈之間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明確記載:「上焦出於胃上口,並咽以上,貫膈而布胸中」,指出其解剖位置與氣機輸布路徑。
二、生理功能
上焦的主要功能為「宣發衛氣,敷布精微」,其運作特點被形容為「若霧露之溉」:
- 輸布水穀精氣:受納中焦運化後的營養物質,透過心肺協調,將精微散布全身,以溫煦肌膚、充養臟腑。《靈樞·決氣》云:「上焦開發,宣五穀味,熏膚,充身,澤毛」,強調其濡養作用。
- 主司呼吸與氣機宣降:上焦涵蓋肺臟,主司呼吸,調節宗氣生成與運行,推動氣血周流。
- 通調腠理:通過衛氣的外達,控制汗孔開闔,維持體表防禦機能。
三、病理表現
- 外感初期病位:在溫病辨證中,上焦對應邪犯肺衛的初起階段,如《溫病條辨》所言:「凡病溫者,始於上焦,在手太陰。」常見症狀包括發熱、咳嗽、脈浮等。
- 氣機失調:若上焦功能受阻,可致胸悶、氣短、咳喘,或津液輸布障礙而見口乾、皮膚枯槁。
- 火熱上炎:心火亢盛或肺熱壅滯時,易現面赤、咽喉腫痛、舌瘡等「上焦熱盛」之證。
四、與臟腑經絡的關聯
上焦與心肺二臟關係密切:
- 肺:主氣司呼吸,為上焦氣機升降之樞紐。
- 心:推動血脈運行,與肺共主氣血輸布。
經絡層面,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均屬上焦範疇,故其病變常反映於相關經脈循行部位。
五、古典理論延伸
《難經·三十一難》進一步闡釋:「上焦者,在心下,下膈,在胃上口」,並提出「上焦主納」的特性,強調其受納清氣與水穀精微的初始功能。後世醫家如吳鞠通更將上焦病機細化為「邪在肺衛」與「熱陷心包」兩大類,深化了溫病辨證體系。
附:上焦與其他兩焦的關係
三焦為一體之通衢,上焦之宣發需中焦運化、下焦蒸化的協同。若中焦濕阻或下焦虛寒,皆可能影響上焦「如霧」之功能,形成痰飲停胸或氣虛不布等複雜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