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焦如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焦如霧

「上焦如霧」為中醫生理學重要術語,首見於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,用以描述上焦的生理功能及其氣化特徵。此概念源自三焦學說,將人體軀幹劃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焦,其中上焦涵蓋胸膈以上部位,包括心肺二臟及其相關經絡,主司呼吸與氣血的布散。

生理內涵

「霧」為自然界中輕清瀰漫之象,中醫藉此比喻上焦宣發水谷精氣與衛氣的狀態。中焦脾胃運化所生成的水谷精微,經上焦心肺之氣化作用,轉為營衛之氣,並如霧露般均勻敷布全身。此過程體現「宣發」與「肅降」的協調:

  1. 宣發功能:肺氣推動衛氣、津液向外輸布,溫煦肌表、司腠理開闔,同時將清氣散至四肢百骸。
  2. 肅降作用:心脈與肺氣協同,使精微物質下達中下焦,完成氣血循環。

與經絡氣血的關聯

上焦功能與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密切相關。肺主氣而朝百脈,心主血而藏神,二者共同維繫「如霧」的布散效能。若上焦氣化失司,可致胸悶、咳喘、營衛不和等病理表現,如《溫病條辨》所言:「上焦病,脈不緩不緊而動數,或兩寸獨大。」

古典醫籍的延伸闡釋

《難經·三十一難》進一步指出:「上焦者,在心下,下膈,在胃上口,主內而不出。」強調其「主納」特性,與「如霧」的布散功能相輔相成。後世醫家如吳鞠通論溫病傳變時,亦以「上焦如羽」形容其輕清上浮之性,與「如霧」互為補充。

此術語不僅概括上焦的生理特質,亦為辨證論治提供理論依據,如調治上焦病證時,常注重輕清宣透之法,以恢復其「霧露之溉」的自然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