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焦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上焦吐

上焦吐,又稱上吐,是指胃氣上逆,從口中吐出食物的一種症狀。其主要表現為食後即吐,吐出物為未消化的食物,伴有噁心、嘔吐、胸悶、腹脹等症狀。

上焦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飲食不節,暴飲暴食,過食生冷油膩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胃氣上逆。
  • 情志不遂,憂思惱怒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導致胃氣上逆。
  • 外感風寒,寒邪直中上焦,阻遏脾胃陽氣,導致胃氣上逆。
  • 內傷久病,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導致胃氣上逆。

上焦吐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清熱降逆:適用於上焦熱盛,胃氣上逆所致的上焦吐。常用方藥有竹葉石膏湯、清胃散、香蘇散等。
  • 和胃降逆:適用於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所致的上焦吐。常用方藥有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
  • 疏肝理氣:適用於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所致的上焦吐。常用方藥有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等。
  • 溫中散寒:適用於外感風寒,寒邪直中上焦所致的上焦吐。常用方藥有麻黃附子細辛湯、小青龍湯等。

上焦吐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食物。
  • 情志宜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上焦吐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上焦吐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