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焦主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焦主納

上焦為三焦之一,位於人體上部,涵蓋心肺兩臟及其所主功能區域。《難經·三十一難》云:「上焦者……主內而不出」,明確指出上焦的核心功能在於「攝納」,即主持氣與水穀的受納與布散。

從生理而言,上焦主納體現於兩大方面:

  1. 納氣司呼吸
    上焦通過肺臟主司呼吸,攝納自然界之清氣(空氣),與脾運化之水穀精微結合,形成宗氣積於胸中。宗氣推動呼吸、貫注心脈,維繫氣血運行與肢體活動,故《靈樞·邪客》稱「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而行呼吸」。
  2. 受納水穀精微
    飲食經口攝入後,上焦配合中焦「腐熟」功能,初步接受水穀之氣,並通過肺之宣發、心之推動,將精微物質輸布全身。《醫宗金鑒》進一步闡釋:「上焦開發,宣五穀味,熏膚充身澤毛」,說明上焦對營養物質的布散作用。

與臟腑經絡的聯繫
上焦功能與心肺密切相關:

  • 肺主氣:肺氣宣降直接影響清氣攝納與宗氣生成。
  • 心主血脈:心陽溫煦上焦,助肺布散精微,共司「如霧」之瀰漫狀態(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)。
  • 經絡途徑: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循行於上焦,維繫其氣機通暢。

病理表現
若上焦納氣失常,可見呼吸短促、胸悶氣逆;受納布散障礙則易生口乾、肌膚失養等症。如《諸病源候論》所述:「上焦有熱,則喉嚨乾燥,氣短不利」,反映上焦功能失調之象。

此概念突顯中醫「氣化」理論特色,強調上焦作為人體與外界交換的樞紐,對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