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竟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竟上

「上竟上」為中醫脈診術語,源出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,其文曰:「上竟上者,胸喉中事也。」此語揭示了脈診中一種特殊的診察手法及其臨床意義。

脈診技術解析

「上竟上」指醫者在診寸口脈時,手指沿寸部向上(掌側方向)推移,直至脈動盡端,此即所謂「上尋魚際」。此手法旨在探測脈氣在寸部以上部位的變化,以判斷病位所在。寸口脈分為寸、關、尺三部,其中寸部對應人體上焦,故「上竟上」之法尤重於診察胸、喉等上焦病變。

理論依據

《內經》提出「上竟上」與「下竟下」相對應,形成上下對舉的診法體系。王冰注釋此段時指出:「上竟上,謂脈動至關前寸部盡處,上抵魚際;下竟下,謂脈動至尺部盡處,下抵肘橫紋。」此說明確了診脈範圍的延伸概念。

從經絡學說而言,手太陰肺經循行於魚際,而肺主氣司呼吸,與胸喉功能密切相關。故「上竟上」所候之脈氣變化,可反映肺系及上焦氣機的盛衰與病變。

臨床應用

  1. 胸喉病變診斷
    當患者出現胸悶、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症狀時,醫者可運用「上竟上」手法,觀察寸脈上延部位的脈象變化。若該處脈動急促浮數,多屬上焦風熱;若沉細無力,則可能為肺氣虛弱之徵。
  2. 脈位延伸的病理意義
    正常脈象應從容和緩,止於寸口。若脈氣「上竟」過甚,甚至顯現於魚際部位,稱為「脈溢」,多見於陽氣浮越或陰虛火旺之證。反之,若上尋無脈,則可能提示上焦氣血不足。
  3. 與尺膚診法的關聯
    部分注家(如張介賓)認為「上竟上」亦可指診察尺膚時向上延伸至肘部的診法。此說拓展了「上竟上」的應用範疇,將皮膚潤燥、溫度變化等納入診察指標,與脈診互參,增強診斷準確性。

學術爭鳴

歷代醫家對「上竟上」的解釋略有分歧:

  • 脈診派:以王冰為代表,強調寸口脈向上延伸的診法。
  • 尺膚派:以楊上善為首,主張此語指尺膚診察範圍。
  • 綜合派:如滑壽提出二者並存,認為《內經》原文可能兼指脈診與尺膚診。

此爭議反映了中醫診法多元化的特點,臨床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。

現代研究

現代中醫脈學研究發現,魚際部位確有微小動脈分支分布,其搏動強弱與心肺功能存在一定關聯。部分學者運用脈象儀檢測「上竟上」區域的脈波圖形,發現其與傳統脈診描述具有可對應的生理基礎。

「上竟上」作為中醫獨特的診法術語,體現了傳統醫學對人體細微變化的敏銳觀察,其理論與實踐價值仍有待進一步挖掘與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