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厥下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上厥下竭

上厥下竭是一種病證名,指的是陰陽氣血失調,導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以及下部真陰真陽衰竭的病症。根據《素問.厥論》的記載,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,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。

上厥下竭的病因主要是陰陽氣血不相順接,導致陰陽失調,氣血逆亂,造成昏倒不省人事的症狀。常見於虛勞、久病、大病初癒、產後以及外感等情況。

上厥下竭的臨床症狀包括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,或手足逆冷,或身熱面赤,煩躁不安,脈洪大有力等。

治療上主要以扶正固本、調和陰陽為主。可使用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理中湯等方藥治療。

上厥下竭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若病情嚴重治療不當,可能導致死亡。

上厥下竭的辨證要點

  1. 上厥下竭臨床表現為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。
  2. 病因病機主要是陰陽氣血不相順接,導致陰陽失調,氣血逆亂。
  3. 治療上以扶正固本、調和陰陽為主,可使用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理中湯等方藥治療。

上厥下竭的古籍記載

《素問.厥論》:「陽氣衰於下,則為寒厥;陰氣衰於下,則為熱厥。」

《傷寒論》:「太陽病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,反惡寒者,名曰厥陰,此為欲作寒厥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:「厥陰病,發熱惡寒,脈微欲絕,身反熱,手足厥冷者,真武湯主之。」

上厥下竭的臨床應用

上厥下竭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虛勞、久病、大病初癒、產後等患者易出現上厥下竭的症狀,可使用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理中湯等方藥治療。
  2. 外感風寒導致陽氣衰於下,可出現寒厥,可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。
  3. 外感風熱導致陰氣衰於下,可出現熱厥,可使用真武湯治療。

上厥下竭的注意事項

  1. 上厥下竭的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。
  2. 上厥下竭的患者應注意飲食調養,宜食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。
  3. 上厥下竭的患者應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4. 上厥下竭的患者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
上厥下竭的結語

上厥下竭是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症,主要見於虛勞、久病、大病初癒、產後等患者。臨床表現為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。治療上以扶正固本、調和陰陽為主,可使用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理中湯等方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