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馬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上馬癰

上馬癰,病名。與下馬癰相對應部位之癰疽。出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四,即生於左臀下折紋中之外癰,以患者上馬時臀部首先觸馬背部位所發癰而得名。證治詳外癰條。

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四:“上馬癰,生於左臀下折紋中,以患者上馬時臀部首先觸馬背部位所發癰而得名。其證初起,紅腫疼痛,如粟粒大,數日後漸大,如雞蛋大,皮色紫黑,痛勢劇烈,觸之如石,周圍皮膚紅腫,有熱感,脈洪大有力。治宜破膿排毒,方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。若膿已成,可用刀切開排膿,以利毒出,並用生大黃、芒硝、黃連、黃柏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藥煎水坐浴,以清熱解毒,促進膿液排出。若膿未成,不可強行切開,以免傷及肌肉,可用針刺或火針點刺,以引膿外出。若患者體質虛弱,不宜用火針,可用三棱針點刺,以引膿外出。若膿液排出後,局部仍有疼痛,可用黃連膏外敷,以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若患者出現發熱、寒戰、頭痛、身痛等全身症狀,則為毒邪入里,應及時請醫生治療。”

上馬癰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內衣,避免皮膚感染。
  2.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免刺激皮膚,加重病情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耗傷氣血,加重病情。
  4. 若出現上馬癰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