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氣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上氣海

1. 人體部位名
上氣海為中醫解剖部位之名稱,指「羶中」所在之處,屬「氣海」之一。《靈樞·海論》云:「膻中者,為氣之海」,此處之「膻中」即指上氣海,與下氣海(丹田,位於臍下)相對,共為人體氣機運行之要衝。上氣海居於胸中,為宗氣匯聚之所,主司呼吸與氣機升降,與心肺功能密切相關。

2. 羶中穴別名
上氣海亦為「羶中穴」之別稱,見載於《類經圖翼》。羶中穴屬任脈,位於前正中線,平第四肋間隙,兩乳頭連線之中點。此穴為心包之募穴,八會穴之氣會,主治氣機不暢諸症,如胸悶、氣喘、心悸等。針灸或按摩此穴可寬胸理氣、疏通經絡,調節一身之氣。

中醫理論延伸
上氣海與宗氣生成密切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宗氣由水穀精微與自然清氣相合而成,積於胸中,貫注心脈以行氣血,上走息道以司呼吸。若上氣海氣機壅滯,可致胸痹、咳喘;若氣虛不充,則見聲低氣怯、呼吸乏力。臨床常以羶中穴配伍肺俞、足三里等穴,調補宗氣,或佐以藥物如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,以固其本。

此概念體現中醫「氣一元論」思想,強調氣化功能於人體之核心地位,上氣海即為氣化運作之關鍵樞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