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抽添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抽添法
抽添法為針刺手法之一,屬補瀉手法範疇,其名取自「抽提」與「添按」之動作要領。此法結合提插、呼吸與針向調整,旨在引導經氣至病所,多用於治療氣血瘀滯、經絡不通之證,如癱瘓、半身不遂或局部頑痺。
操作要點
- 九陽數先行:
進針得氣後,先施以「緊按慢提」之補法,行九陽之數(提插九次),以激發經氣。此階段重在「添按」,即向下按納時用力稍重,提針時輕緩,以溫通經脈。 - 針向轉換與提按:
待氣至,將針尖朝向病所,配合提插手法。或於患者呼氣時按納針體,吸氣時上提,藉呼吸之機推動氣血運行。提按幅度宜緩而均勻,使針感逐步向病位傳導。 - 搜氣與納氣:
若氣未達病所,可小幅度調整針尖方向,配合提按「搜尋」經氣,此即《金針賦》所言「提按搜尋」。待氣至後,再直針下按(納氣),以固守氣機,稱為「回陽倒陰」。
理論依據
抽添法融合「導氣」與「補瀉」之效,其核心在於調動經氣雙向調節:
- 抽提:屬「瀉」法,能疏散局部邪氣,引氣外達。
- 添按:屬「補」法,可充實經氣,助氣內行。
《針灸問對》強調「運氣周遍」,即透過反覆提按與呼吸配合,使氣血貫通病所,適用於深層經絡阻滯或陽氣衰微之證。
臨床應用
此法尤重「氣至病所」之效,故取穴需精準,多選用患側或遠端要穴(如環跳、陽陵泉治下肢痿痺),並依病情配合燒山火、透天涼等複式手法。古籍載其對「癱瘓瘡癩」有效,然需辨證施治,如風痰阻絡者佐以行針催氣,氣虛血瘀者則加重添按補益之力。
抽添法體現針刺手法中「動靜相濟」之妙,透過提按與呼吸的節律性操作,達到調氣、治神之目的,為傳統針術中深具動態調控特色的技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