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上漬
上漬,證名。見《素問.風論》。王冰註:「上漬,謂皮上濕如水漬也,以多汗出故爾。」《類經》卷十五:「上漬者,身半以上,汗多如漬也。」
上漬是指身體上半部多汗,汗如水漬。多見於外感風寒,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閉阻腠理,汗孔不通,汗液不能排出,聚於皮膚而成。
上漬的臨床表現為:身體上半部多汗,汗如水漬,汗出不止,汗出後皮膚不覺涼爽,反而感到發熱,伴有頭痛、身痛、四肢酸痛、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口渴、煩躁、舌苔薄白、脈浮緊等症狀。
上漬的治療以發汗解表為主。可用麻黃湯、桂枝湯等方劑治療。
上漬的預防方法包括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如果出現上漬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