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尚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尚骨
尚骨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載於《循經考穴編》,乃肩髃穴之異稱。肩髃穴屬手陽明大腸經,為臨床常用腧穴,其定位、功效與主治皆具重要意義。
定位與解剖
肩髃穴位於肩部,三角肌上緣中央,當臂外展或向前平舉時,肩峰前下方凹陷處。其解剖層次依次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三角肌、岡上肌腱,深層為肩關節囊。此處分佈有鎖骨上神經、腋神經及旋肱後動、靜脈分支,針刺時需掌握適當深度與角度。
經絡歸屬與特性
肩髃為手陽明大腸經之穴,陽明經多氣多血,故本穴具有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之效。其性偏瀉,擅長驅散風邪、化解濕熱,尤適用於上肢痿痹、肩臂疼痛等實證。
主治與臨床應用
- 局部病症:主治肩臂攣痛、肩關節周圍炎(肩凝症)、上肢不遂等,為治療「五十肩」之要穴。
- 經絡病症:循經所過之疾,如手陽明經絡阻滯所致之頸項強痛、牙痛、目赤腫痛等,可配以合谷、曲池等穴增強療效。
- 外感風邪:兼治風熱癮疹,因陽明經主肌肉,風邪鬱於肌表時,刺之可疏風清熱。
刺灸法
- 針刺:直刺1~1.5寸,或向臂臑方向斜刺,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手法。
- 艾灸:溫和灸5~10分鐘,適用於寒濕痹痛。
配伍舉隅
- 配肩髎、肩貞(合稱「肩三針」),專治肩關節疾患。
- 配曲池、外關,強化疏通上肢經絡之效。
文獻考據
除《循經考穴編》外,《針灸甲乙經》亦詳載肩髃穴之定位與主治,後世醫家多承其說。此穴別名「尚骨」,反映古人對其解剖位置(肩峰骨際)的直觀描述,亦體現中醫腧穴命名與自然形體之關聯。
綜觀之,尚骨(肩髃)為陽明經重要腧穴,臨床應用廣泛,兼具局部與循經治療作用,乃針灸療法中不可或缺之要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