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尚藥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尚藥監
尚藥監為中國古代宮廷醫官職稱,始見於東漢,專司御藥調製與監督,屬中層醫職,歷經南北朝、隋唐等朝代演變,後漸廢置。以下就其歷史沿革、職能及中醫專業背景分述之:
歷史沿革
- 東漢起源
東漢宮廷首設尚藥監,隸屬少府,負責皇室用藥管理,反映早期中醫藥制度化的雛形。 - 北齊定制
南北朝北齊時期,尚藥局正式納入官制,設尚藥監四人,分工監管藥材修制、處方調配,並直屬門下省,地位提升。 - 隋唐沿革
隋承北齊制,尚藥監仍掌御藥監督;唐代尚藥局改隸殿中省,此職漸廢,職能轉由「奉御」「直長」等官分領。
職能與中醫專業內涵
尚藥監核心職責為「監督御藥全流程」,涵蓋以下中醫藥專業環節:
- 藥材修制
依《神農本草經》《雷公炮炙論》規範,監察藥材揀選、炮製(如蒸、炒、炙、煅),確保符合「君臣佐使」配伍原則。例如:附子需炮製去毒,人參分等級入藥。 - 處方合和
按《傷寒雜病論》《千金方》等經典方劑,核對御醫所開方藥之劑量、配伍禁忌(如「十八反」「十九畏」),並記錄藥性升降浮沉,以契合皇室體質。 - 煎藥與供奉
監督煎藥法度(如先煎、後下、烊化),確保藥效發揮。唐代《外臺秘要》載有「煮散」「膏方」等法,尚藥監需熟稔此類技術。
中醫制度中的定位
尚藥監屬技術型官吏,需通曉本草學、方劑學及臨床診療,其職權反映古代「醫藥一體」觀念。北齊時尚藥監官階為從六品,介於御醫(如太醫令)與藥童之間,具承上啟下之責。
此職消亡與唐代醫藥分科細化相關,後世由「翰林醫官院」「太醫院」等機構取代,然其監督御藥的職能仍影響宋明清宮廷醫藥制度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