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石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上石疽

上石疽,也稱為石瘰癧,是一種生長於頸項部的腫瘤。石疽生於頸項,可出現在左側或右側,腫塊大小從小如豆粒到大如桃李,質地堅硬且有疼痛感。

病因與發病機制 石疽的病因是肝經鬱結、氣血凝滯經絡所致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若肝氣鬱結,導致經絡阻塞,氣血凝滯,進而形成腫瘤。上石疽多發於青壯年,尤其在女性中更常見。

臨床表現 上石疽的臨床表現是在頸項部形成一個或多個腫塊。腫塊大小不一,質地堅硬,表面光滑,可能帶有疼痛感。腫塊生長緩慢,可以逐漸增大,嚴重時還可能對吞嚥和呼吸造成影響。

治療方法 上石疽的治療以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為主。可以使用內服中藥如舒肝潰堅湯、香貝養榮湯。也可以使用外用中藥如蔥白和蜂蜜的敷貼。對於較大的腫塊,可以使用陽燧錠進行灸治療。如果腫塊破潰,可以使用海浮散或八寶珍珠散合紅升丹來撒於腫塊上並蓋上膏藥。

預後與注意事項 上石疽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若治療不當,腫塊可迅速增大,甚至破潰,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上石疽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決定,並且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