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石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上石疽,又名石瘰癧,是一種生長於頸項部的腫瘤。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四記載:「上石疽,生於頸項,或左或右,小如豆粒,大如桃李,堅硬疼痛。初起體實者,宜服舒肝潰堅湯;若氣虛可服香貝養榮湯。也可外用蔥白、蜂蜜搗敷。日久不消者,以陽燧錠每日灸之。潰後用海浮散或八寶珍珠散合紅升丹外撒蓋以膏藥。」
上石疽的病因是肝經鬱結、氣血凝滯經絡所致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若肝氣鬱結,氣血不暢,則會導致經絡阻塞,氣血凝滯,從而形成腫瘤。上石疽多發於青壯年,以女性居多。
上石疽的臨床表現為頸項部出現一或多個腫塊,腫塊大小不一,質地堅硬,表面光滑,可有疼痛感。腫塊生長緩慢,可逐漸增大,嚴重者可影響吞咽、呼吸。
上石疽的治療以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為主。可用舒肝潰堅湯、香貝養榮湯等中藥內服,也可用蔥白、蜂蜜搗敷外用。若腫塊較大,可用陽燧錠每日灸之。潰後可用海浮散或八寶珍珠散合紅升丹外撒蓋以膏藥。
上石疽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若治療不當,腫塊可迅速增大,甚至破潰,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上石疽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四中關於上石疽的詳細記載:
「上石疽,生於頸項,或左或右,小如豆粒,大如桃李,堅硬疼痛。初起體實者,宜服舒肝潰堅湯;若氣虛可服香貝養榮湯。也可外用蔥白、蜂蜜搗敷。日久不消者,以陽燧錠每日灸之。潰後用海浮散或八寶珍珠散合紅升丹外撒蓋以膏藥。」
舒肝潰堅湯的組成為: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、枳殼、香附、鬱金、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甘草。香貝養榮湯的組成為:香貝、貝母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黃精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
陽燧錠的組成為:陽燧石、磁石、雄黃、硫黃、礬石、朱砂、白礬、黃丹、鉛丹、水銀。海浮散的組成為:海浮石、海藻、昆布、甘草。八寶珍珠散的組成為:珍珠、犀角、羚羊角、龍骨、虎骨、龜板、牛黃、朱砂。紅升丹的組成為:朱砂、雄黃、硫黃、礬石、水銀。
上石疽的治療方法有很多,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患者體質較好,可以選擇內服中藥,如果患者體質較弱,可以選擇外用中藥。如果腫塊較大,可以選擇手術治療。
上石疽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治療,腫塊可能會迅速增大,甚至破潰,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上石疽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