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上實下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上實下虛
病證名。
- 又名上盛下虛。由肝腎不足,陰虛於下,陽亢於上。出現腰膝酸軟無力、遺精等下虛證的同時,兼見脅痛、頭眩、頭痛、目赤、煩躁易怒等肝陽上亢的證候。《素問.三部九候論》:「上實下虛,切而從之。」
- 邪氣實於上而正氣虛於下之證。如素患脾腎兩虛、腹瀉便溏的病人,又感時邪,眼紅痛癢,頭痛惡風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由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或久病耗傷,導致肝腎陰虛,陽亢上越所致。
臨床表現
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無力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、頭暈目眩、頭痛、耳鳴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咽干、舌紅少苔、脈弦數。
診斷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,可以診斷本病。
治療
本病的治療,以滋陰降陽、補腎益肝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、大補陰丸等。
預防
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具有滋陰降陽、補腎益肝作用的食物,如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、山藥等。
注意事項
本病患者應避免情緒激動,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,以免加重病情。
古籍原文
《素問.三部九候論》:「上實下虛,切而從之。」
《醫學入門》:「上實下虛者,肝腎不足,陰虛於下,陽亢於上,腰膝酸軟無力,遺精,頭眩,頭痛,目赤,煩躁易怒。」
《景岳全書》:「上實下虛者,邪氣實於上,正氣虛於下,如素患脾腎兩虛,腹瀉便溏之人,又感時邪,眼紅痛癢,頭痛惡風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