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尚藥局直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尚藥局直長

尚藥局直長為中國古代醫官職位,始設於隋代,隸屬於尚藥局,為宮廷醫療體系中的重要職務。唐代沿襲此制,並明確規定其官品為正七品上,宋代亦保留此職,地位高於食醫、侍御醫等醫官,主要輔佐典御(或稱奉御)掌管御藥調配及診療事務。

職責與職能

尚藥局直長的核心職責在於協助典御監督御藥的調製與管理,確保藥材品質與方劑配伍符合皇室醫療需求。其具體職務包括:

  1. 御藥調配:負責御用藥方的調和與煎煮,嚴格遵循中醫理論中的「君臣佐使」原則,確保藥性協調。
  2. 診候方脈:參與皇室成員的診療,依據中醫四診(望、聞、問、切)辨證施治,並記錄脈案與用藥反應。
  3. 藥材管理:監督御藥庫的藥材採辦、儲藏與炮製,確保藥物質量符合《本草》規範。

中醫專業背景

尚藥局直長的職務深植於傳統中醫體系,其工作內容涉及多項中醫核心知識:

  • 方劑學:需精通經典方書如《傷寒雜病論》《千金方》等,熟悉方劑配伍禁忌與加減化裁。
  • 本草學:掌握藥性理論(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沉),並能鑑別道地藥材,如人參、茯苓等御用藥材的真偽與優劣。
  • 脈診與辨證:熟練運用六經辨證、臟腑辨證等中醫診斷方法,以應對皇室成員的複雜病證。

歷史沿革與地位

隋唐時期,尚藥局直長作為技術性官員,需兼具醫學理論與實務經驗,其選拔多來自太醫署培養的精英醫者。宋代進一步提升其權責,直長不僅需參與日常醫療,更需在皇室疫病防治或重大病案中提供專業建議,反映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整體觀」的思維。此職位的設置,體現古代宮廷對中醫藥嚴謹性與專業性的高度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