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腹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腹痛
證名。出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,指小腹兩旁疼痛之證。少腹痛可見於疝病、濕熱、蓄血、肝血虛等多種病證,其病因病機及治法各異,需辨證施治。
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
-
虛證
- 表現:少腹痛而喜按,綿綿不休,多因氣血不足或陽虛寒凝所致。
- 治法:宜溫補氣血,散寒止痛。
- 方藥:可選用溫補湯(如當歸建中湯、附子理中湯加減)。
-
實證
- 表現:少腹痛而拒按,痛勢劇烈,多因寒凝氣滯、瘀血阻絡或濕熱蘊結所致。
- 治法:宜行氣散寒、活血化瘀或清熱利濕。
- 方藥:可選用溫氣湯(如天台烏藥散加減)。
-
濕熱證
- 表現:少腹痛伴小便不利,或尿赤澀痛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治法:清熱利濕,通淋止痛。
- 方藥:五苓散加減(加大黃、滑石以增強瀉熱通淋之效)。
-
蓄血證
- 表現:少腹脹急疼痛,小便反利,或見硬滿拒按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通絡止痛。
- 方藥:和血湯(如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加減)。
-
肝血虛證
- 表現:少腹痛連及陰莖,按之則緩解,伴頭暈目眩、面色無華,脈細弱。
- 治法:補血養肝,清熱緩急。
- 方藥: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艾草、牛膝、麥冬、丹皮、甘菊等,可酌加童便引經下行。
-
酒毒傷絡證
- 表現:少腹絞痛難忍,小便淋瀝不暢,因酒欲過度,濕熱蘊結下焦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利濕通淋。
- 方藥:黃芩、木通、甘草三味煎服,以清熱瀉火、通利小便。
-
瘀血久積證
- 表現:少腹疼痛固定不移,按之有塊,時脹悶,舌暗紫,脈澀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行氣散結。
- 方藥:元胡索、肉桂、香附、歸尾、桃仁、砂仁等,以理氣活血、溫通經絡。
相關證候辨析
少腹痛與「小腹痛」概念相近,臨床上常互為參照。小腹痛多指臍下正中部位疼痛,而少腹痛則偏於兩側,涉及肝經、衝任等經絡,故治法亦有差異。
中醫辨治少腹痛,需結合四診合參,詳辨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,取得良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