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谷
別名與出處
少谷,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為「三間穴」。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,為該經之「輸穴」。
定位與取穴
少谷(三間)位於手背第二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,微握拳時可見明顯隆起。具體取穴法:沿食指橈側緣,於第二掌骨小頭後方赤白肉際處按壓,凹陷即為本穴。
穴性與功效
- 五行屬性:三間為大腸經之「輸穴」,五行屬木,與肝氣相應,具疏調氣機之效。
- 主治功能:
- 局部病症:手指腫痛、手背麻木、關節屈伸不利。
- 經絡病症:牙痛、咽喉腫痛(陽明經循行所過)。
- 臟腑相關:腸鳴腹瀉(大腸經氣失調)、目痛(陽明經別繫目系)。
- 特殊應用:古籍載其可瀉陽明邪熱,用於實熱證之頭面五官疾患。
刺灸法
- 針刺:直刺0.3~0.5寸,局部酸脹感可向指端擴散。
- 灸法:艾炷灸3~5壯,或艾條溫灸5~10分鐘。
古籍文獻
-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三間者,木也……多臥善睡,胸滿腸鳴,主之。」
- 《醫宗金鑒》:「三間主治牙齒痛,手指諸疾及喉痹。」
與他穴關係
與二間(滎穴)、合谷(原穴)同屬大腸經,三穴配伍可增強清瀉陽明、通絡止痛之效,如《席弘賦》云:「三間、合谷治牙痛。」
現代應用
臨床常用於治療牙周炎、扁桃體炎、腱鞘炎等,亦見於針刺麻醉選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