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關
少關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為陰交穴。陰交穴屬任脈,為衝脈、任脈與足少陰腎經之交會處,故名「陰交」,亦稱「少關」。
定位與取穴
陰交穴位於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下1寸處。取穴時,可仰臥,於肚臍正中直下1橫指(約1寸)處定位。
經脈歸屬與特性
陰交為任脈要穴,與衝脈、足少陰腎經相交,具調和衝任、溫補下焦之效。其性屬陰,擅長調理陰分氣血,主治下焦虛寒、生殖系統疾病及水液代謝異常等證。
主治功能
- 婦科病症: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帶下、產後惡露不止等衝任不固之證。
- 泌尿系統疾病:小便不利、水腫、疝氣等下焦氣化失司所致之疾。
- 腸腑病症:腹脹、泄瀉、繞臍疼痛等脾胃虛寒或氣滯之證。
- 生殖系統疾病:男子遺精、陽痿,女子不孕等腎氣不足之候。
刺灸法
- 針刺:直刺0.5~1寸,局部有酸脹感,可向下腹或外生殖器放射。
- 灸法:宜用艾炷灸或溫針灸,適用於虛寒證候,尤以婦科下元虛冷為宜。
配伍應用
- 配關元、三陰交,可增強溫補下元之效,適用於婦科虛寒諸證。
- 配水分、氣海,能利水消腫,主治水濕停聚之腹脹、水腫。
- 配太衝、血海,可調經止血,用於月經不調、崩漏等血分病證。
古籍記載
-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陰交,一名少關,在臍下一寸。」
- 《醫宗金鑒》:「陰交主治崩漏帶下,臍下疝疼,陰汗濕癢。」
陰交穴(少關)為調理下焦之要穴,臨床多用於婦科及生殖系統疾病,其名雖異,實為一穴,體現中醫經穴命名之多元性與深意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