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少理

少理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指皮膚表面細小之紋理,亦稱「小皺理」。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載:「面多少理」,意指面部皮膚細密,皺紋淺顯而分布細碎。此特徵與人體氣血盛衰、臟腑功能密切相關,尤可反映肺氣與津液之狀態。

從中醫理論而言,皮膚為「肺之合」,主司皮毛開闔與潤澤。肺氣充沛、宣發正常,則肌膚緻密,紋理細膩;反之,若肺氣虛弱或津液不足,肌腠失養,則紋理粗疏或乾枯顯著。此外,少理之深淺疏密亦與衛氣運行相關,《內經》提出「衛氣者,所以溫分肉、充皮膚、肥腠理」,衛氣調和則腠理細密,反之則疏鬆易感外邪。

臨床上,觀察少理可輔助辨證。如面頰少理細密者,多屬氣血調和之象;若少理突然增深或局部紋理紊亂,或提示氣滯血瘀、津虧燥熱等病機。古籍《諸病源候論》進一步闡述,皮膚紋理與風邪客表有關,風性開泄,易令腠理鬆弛,故外感初期常見肌膚紋理變化。

此概念亦延伸至診法,如望診中「審皮部」即包含觀察紋理細微變化,以推測病位深淺。如《醫宗金鑑》強調,皮皺緊束者多屬表證,鬆弛者多涉裡虛,而少理之細密與否,可為辨別虛實之佐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