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小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少小科

少小科,即幼科的別稱,專治小兒疾病,相當於現在的小兒科。少小科最早在唐代已獨立成科,學生修業五年。到宋代,小兒科稱為小方脈,此後一直沿襲至清末。

少小科的發展,與兒科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。兒科疾病是指發生在兒童時期的疾病,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後天性疾病。先天性疾病是指在出生前就已經存在的疾病,例如先天性心臟病、先天性智力障礙等。後天性疾病是指在出生後發生的疾病,例如感冒、肺炎、腹瀉等。

兒科疾病的發生率很高,而且病情複雜,治療難度大。因此,少小科的發展,對兒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
少小科的發展,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:

  • 唐代:少小科最早在唐代已獨立成科,學生修業五年。
  • 宋代:小兒科稱為小方脈,此後一直沿襲至清末。
  • 清末:少小科的發展受到西醫的影響,逐漸衰落。

少小科的發展,對兒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在現代醫學中,小兒科是兒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專門研究兒童疾病的學科。小兒科醫生是專門治療兒童疾病的醫生。

以下是少小科的相關古籍記載: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:"少小者,腎氣未盛,故其病在五臟六腑,其治在陰陽。"
  • 《傷寒雜病論》:"小兒五臟六腑皆未堅固,故其病多在衛氣。"
  • 《金匱要略》:"小兒病,多在衛氣,衛氣者,六經之表也。"

少小科是兒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專門研究兒童疾病的學科。小兒科醫生是專門治療兒童疾病的醫生。少小科的發展,對兒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