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崇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崇骨穴

崇骨,又稱「椎頂」或「太祖」,屬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清代《針灸集成》。其定位於後正中線上,第6頸椎棘突下緣處,為臨床常用之要穴。

定位與取穴

崇骨穴位於頸背部,當第6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。取穴時,可囑患者正坐低頭,於頸後正中線觸摸棘突,自第7頸椎(大椎穴)向上推一棘突,即為第6頸椎,其下緣即為崇骨穴所在。

主治功能

崇骨穴具疏風解表、宣肺止咳、通絡鎮痙之效,主治以下病證:

  1. 外感表證:風寒感冒、發熱惡寒、頭痛鼻塞。
  2. 肺系疾患:咳嗽氣喘、支氣管炎,尤擅緩解風邪犯肺所致之咳逆。
  3. 瘧疾寒熱:古代文獻載其可調和營衛,減輕瘧疾發作之寒熱往來。
  4. 項強拘急:頸項強痛、轉側不利,常與風池、天柱等穴配伍。
  5. 神志病證:癲癇、驚風,取其通督醒腦之功。

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5-1寸,局部有酸脹感,或向肩背部放散。
  • 艾灸:可施艾炷灸5-7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5分鐘,以溫通經氣。

學理探討

崇骨穴鄰近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交會區域,督脈總攝諸陽,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故本穴既可調節陽氣以祛外邪,又能通調肺衛以止咳平喘。其別名「太祖」,喻其統攝之效;「椎頂」則言其位於頸椎之高處,為氣血上行之樞紐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配大椎、風門,增強散寒解表之效,治風寒感冒。
  • 配肺俞、列缺,宣肺理氣,主治咳嗽氣逆。
  • 配百會、後溪,醒神開竅,用於癲癇發作。

崇骨穴臨床應用靈活,兼具診斷與治療價值,為針灸療法中調理頸項及上焦病證之重要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