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大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鼻大衄,又稱大衄,是指鼻腔出血,並且伴有口、耳出血的一種病證。《諸病源候論》中記載:「鼻大衄者,是因鼻衄而口、耳、鼻皆出血,故雲鼻大衄也。」《聖濟總錄》中記載,鼻大衄是由勞傷過度,導致府臟生熱,熱乘血氣所致。治療時,可以使用遠志湯、苦參湯、牡蠣散等方劑。

鼻大衄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鼻腔出血,並且伴有口、耳出血。出血量可大可小,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。患者還可能出現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耳聾、口乾、口苦、心煩、失眠等症狀。

鼻大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外感風熱:外感風熱,導致肺熱上蒸,灼傷肺絡,引起鼻衄。
  2. 內傷勞倦:勞倦過度,導致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灼傷肺絡,引起鼻衄。
  3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導致肝氣鬱結,化火上炎,灼傷肺絡,引起鼻衄。
  4.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導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常,濕熱內生,灼傷肺絡,引起鼻衄。
  5. 其他原因:如鼻腔腫瘤、鼻腔外傷等,也可能導致鼻大衄。

鼻大衄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因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1. 外感風熱:可用辛涼解表、清熱涼血的藥物,如桑菊飲、銀翹散等。
  2. 內傷勞倦:可用養陰清熱、滋陰降火的藥物,如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。
  3. 情志不遂:可用疏肝解郁、清熱涼血的藥物,如柴胡疏肝散、丹梔逍遙散等。
  4. 飲食不節:可用健脾益胃、清熱涼血的藥物,如香砂六君子丸、清胃散等。
  5. 其他原因:如鼻腔腫瘤、鼻腔外傷等,應根據病情,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。

鼻大衄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5. 定期進行鼻腔檢查,及早發現鼻腔疾病。

鼻大衄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,如果出現鼻大衄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