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陽經腳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陽經腳氣
少陽經腳氣屬中醫腳氣病之一,由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邪侵襲足少陽膽經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成。此病首載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,其病機關鍵在於邪氣留滯經絡,影響少陽樞機,進而引發一系列經脈循行部位的症狀。
病因病機
少陽經腳氣多因外感六淫,尤以風寒暑濕為主。風邪善行數變,易襲陽經;寒性收引,凝滯經脈;暑濕黏滯,阻遏氣機。邪客足少陽膽經,致使經氣不利,氣血瘀阻,發為疼痛、腫脹等症。此外,情志失調、飲食不節亦可能影響少陽疏泄功能,加重病情。
臨床表現
少陽經腳氣以經脈循行部位的症狀為特徵:
- 頭面五官:頭額疼痛,目銳眥(外眼角)酸脹,面垢無華。
- 胸脅部:口苦咽乾,善太息,脅肋脹痛,或見缺盆(鎖骨上窩)及腋下馬刀腫(淋巴結腫大)。
- 全身症狀:自汗或惡寒發熱,往來寒熱,類似少陽病之「半表半裏」證。
- 下肢經絡:髀樞(髖關節)、膝外側至胻骨(脛骨)、外踝及足趾關節皆痛,或見腫脹重著。
依邪氣偏勝,症狀略有差異:
- 風勝:痛處遊走不定,自汗明顯。
- 寒勝:疼痛劇烈,遇寒加重,無汗。
- 暑勝:局部灼熱,心煩口渴。
- 濕勝:下肢重著腫滿,麻木不仁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和解少陽、疏通經絡」為原則,兼以祛風、散寒、清暑或化濕。
- 主方:可選用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之 半夏左經湯,此方以半夏、柴胡和解少陽,佐以祛濕通絡之品,適合少陽經氣機不利兼痰濕者。
- 加減:
- 風邪偏盛:加防風、羌活。
- 寒邪偏盛:加桂枝、細辛。
- 暑熱明顯:加黃芩、滑石。
- 濕重腫滿:加蒼朮、澤瀉。
針灸療法
取足少陽膽經穴為主,如 陽陵泉(合穴,舒筋活絡)、 懸鐘(髓會,治下肢痿痹)、 足臨泣(輸穴,通調少陽氣機),配合局部阿是穴,以疏通經氣、緩解疼痛。
少陽經腳氣之辨證,需緊扣膽經循行與少陽病特點,結合四診詳察邪氣性質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