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陽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少陽厥

少陽厥為中醫「六經厥」之一,首見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敘厥論》。其病機主要與少陽經氣機逆亂、樞紐失調相關,屬少陽經氣血運行失常所致之厥證。

病因病機

少陽經屬半表半里,主樞機,司氣血運轉。若外邪侵襲、情志失調,或氣血瘀滯,導致少陽經氣逆亂,陽氣鬱而不伸,則發為少陽厥。其特點為氣機升降失司,樞紐不利,進而影響耳竅、經脈循行所過之處。

臨床表現

  1. 暴聾:少陽經循行過耳,氣逆則耳竅閉塞,聽覺驟失。
  2. 頰腫:經脈瘀滯,氣血壅於頰車(下頜關節處),見腫脹疼痛。
  3. 脅胻拘痛:少陽經布脅肋,下循胻(小腿外側),氣機不暢則脅肋脹滿,下肢筋脈拘急疼痛。
    此外,或伴口苦、咽乾、目眩等少陽經典型症狀。

治法與方藥

治療以疏泄少陽、調暢氣機為主,傳統方劑可選:

  • 小柴胡湯:和解少陽,適用於氣機鬱滯、樞紐不利者。
  • 四逆散:疏肝解鬱,調和少陽氣血,緩解脅胻拘痛。
    若熱象明顯,可加黃芩、梔子清泄少陽鬱火;瘀血重者,佐以川芎、赤芍活血通絡。

與其他厥證鑑別

少陽厥需與少陰厥(四肢逆冷、脈微細)、陽明厥(熱盛神昏、腹滿便閉)等區分,其關鍵在於病位與經絡辨證,少陽厥特徵在於耳竅、脅肋症狀突出,且伴少陽半表半里之證。

少陽厥的論述體現中醫「經絡辨證」與「氣血津液」理論的結合,臨床需細察經脈循行與氣機升降,方能準確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