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陽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少陽頭痛

病證名
少陽頭痛為傷寒少陽病所表現的頭痛證候,屬六經頭痛之一。其病機主要為少陽經氣不利,邪犯少陽,樞機鬱滯,清陽不升所致。臨床特徵為頭痛兼見少陽病典型脈證,如脈弦細、往來寒熱、口苦咽乾、目眩等。此證多因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內傳少陽,或情志不暢、氣機鬱滯,導致少陽樞紐失調而成。

證名
少陽頭痛亦指頭痛部位沿少陽經脈循行分布者,屬經絡辨證範疇。少陽經行於頭側,故其痛多以頭角(太陽穴附近)或偏頭部為主,可放射至耳前後。《冷廬醫話·頭痛》記載:「少陽頭痛,痛在頭角。」此類頭痛常與外感、內傷因素相關,如風邪上擾、膽火上炎、氣滯血瘀等,導致經脈阻滯不通而發為疼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邪侵襲:風寒或風熱之邪客於少陽經,阻遏經氣,清陽不升。
  2. 膽火上擾:情志抑鬱或飲食不節,致膽火循經上逆,燔灼頭角。
  3. 氣滯血瘀:久病入絡或外傷,使少陽經氣血運行不暢,瘀阻作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頭痛部位:以頭兩側(顳部)為主,或偏頭痛,可連及耳後。
  • 伴隨症狀:或見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、心煩喜嘔、口苦咽乾、目眩等少陽證;若屬膽火上炎,則兼見面赤、耳鳴、急躁易怒;氣滯血瘀者,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。
  • 舌脈:舌質或紅或暗,苔薄白或薄黃;脈弦或弦細。

治法與方藥
少陽頭痛治療以和解少陽、疏通經氣為原則,依證型選方:

  1. 少陽傷寒頭痛:可用小柴胡湯加減,和解樞機,升清降濁。
  2. 膽火上炎:選用蒿芩清膽湯龍膽瀉肝湯,清泄少陽鬱火。
  3. 氣滯血瘀:以柴胡疏肝散通竅活血湯加減,行氣活血、通絡止痛。
    針灸常取少陽經穴,如風池、率谷、太陽、外關等,以疏調經氣。

鑒別要點
少陽頭痛需與厥陰頭痛(巔頂痛)、太陽頭痛(後頭連項痛)、陽明頭痛(前額痛)等六經頭痛區分,其關鍵在於疼痛部位及兼證是否符合少陽經脈循行與少陽病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