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陰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陰厥
少陰厥為中醫六經厥證之一,首見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敘厥論》,屬少陰經氣機逆亂所致之病證。少陰為心腎所主,主水火之藏,其病機多與陰陽失調、氣血逆亂相關。
病因病機
少陰厥之成因,多因外感六淫內傳至少陰,或情志內傷、勞倦過度,導致少陰經氣運行失常。少陰屬心腎,心主血脈,腎主藏精,若陰陽不相順接,則氣血逆亂,發為厥逆。其病機核心在於心腎陽虛或陰虛火亢,致使氣血不能上榮,或虛火上擾,形成本虛標實之證。
臨床表現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記載少陰厥之主要症狀為「口乾,溺赤,腹滿,心痛」,此乃少陰熱化或寒化之象。
- 口乾:因少陰陰虛,津液不足,或虛火上炎,灼傷津液所致。
- 溺赤:少陰熱化,心火下移小腸,或腎陰虧虛,虛熱內擾,導致小便短赤。
- 腹滿:少陰寒化,陽氣衰微,寒凝氣滯,或脾腎陽虛,運化失司,故見腹脹滿悶。
- 心痛:少陰經脈循行過心,若寒邪直中,或陰虛火旺,心脈失養,則發為心胸疼痛。
證型辨析
少陰厥可分為寒厥與熱厥兩類:
- 寒厥:多因少陰陽虛,陰寒內盛,症見手足厥冷、面色蒼白、脈微細欲絕,甚則昏不知人。
- 熱厥:因少陰陰虛,虛火內動,或邪熱內陷,症見手足心熱、煩躁不安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治法與方藥
少陰厥之治療,當辨寒熱虛實:
- 寒厥:宜溫補少陰,回陽救逆,方用四逆湯(附子、乾薑、甘草)或通脈四逆湯。
- 熱厥:宜滋陰降火,清熱養心,方選黃連阿膠湯(黃連、黃芩、阿膠、芍藥、雞子黃)或天王補心丹。
少陰厥為六經厥證中病情較重者,其辨證需結合脈象、舌象及全身症狀,以明辨陰陽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