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陰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陰頭痛
少陰頭痛為中醫三陰頭痛之一,屬六經頭痛範疇,其病機與少陰經氣血運行失常密切相關。少陰經屬心腎,為水火之臟,若陽氣虛衰,寒邪內侵,或陰寒內盛,上逆清竅,則發為頭痛。
病因病機
- 寒厥氣逆:少陰為陰中之陰,陽氣不足則陰寒內盛。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心,上行貫脊屬腎,若腎陽虛衰,寒邪循經上逆,阻遏清陽,可致頭痛。《蘭室秘藏》指出:「少陰經頭痛,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,氣逆為寒厥。」此類頭痛多伴手足厥冷、脈沉細等陽虛寒凝之象。
- 心腎虛損:少陰統括心腎,若心腎陰虛,虛火上炎,或腎精虧耗,髓海不足,亦可引發頭痛。《症因脈治》提到:「心疼煩悶,頭痛,痛連胲骨。」此類頭痛多見於陰虛內熱或精血虧虛者,常伴心煩、失眠、腰膝酸軟等症。
臨床表現
少陰頭痛的特徵為:
- 頭痛多見於巔頂或後頭部,痛連胲骨(即齒齦或頜骨)。
- 常伴隨足寒、四肢厥冷、脈沉細無力等陽虛症狀。
- 若屬陰虛火旺,則可見頭痛隱隱、心煩不寐、舌紅少苔等。
治法與方藥
- 溫陽散寒:適用於陽虛寒凝證,以《蘭室秘藏》所載「麻黃附子細辛湯」為主方。麻黃發散表寒,附子溫補腎陽,細辛溫通少陰經氣,共奏溫經散寒、通絡止痛之效。
- 滋陰降火:若屬陰虛火炎,可選用「黃連阿膠湯」或「六味地黃丸」加減,以滋腎清心、涵養陰液。
經絡辨證
少陰頭痛與足少陰腎經及手少陰心經相關。腎經「貫脊屬腎,絡膀胱,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」,故寒邪上逆可沿經脈影響頭部;心經「上挾咽,繫目系」,陰虛火旺時,虛火循經上擾亦可致痛。
此證需與太陽頭痛、厥陰頭痛等鑑別,太陽頭痛多連項背,惡風寒;厥陰頭痛則常見巔頂痛,伴嘔逆涎沫。少陰頭痛以脈沉細、足寒為辨證關鍵,治療當注重溫補少陰或滋養心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