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陰為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少陰為樞

「少陰為樞」為中醫經脈生理學之重要概念,首見於《靈樞·根結》。此理論闡述少陰經在三陰經中的樞紐地位,強調其調和陰陽、轉樞氣機的生理功能。

經脈體系中的少陰定位

中醫將十二正經分為三陰三陽,少陰屬三陰之一,與太陽經相表裏。三陰經依深淺層次分為太陰(開)、少陰(樞)、厥陰(闔)。少陰居於太陰與厥陰之間,具轉輸陰氣、調節陰陽之效,故《內經》喻其為「樞」,猶如門戶之轉軸,主司陰經氣血之出入開闔。

少陰的生理特性

  1. 樞轉陰陽
    少陰經包含手少陰心經與足少陰腎經,心主火而腎主水,二者共構水火既濟之局。少陰為樞,能協調心腎之陰陽,使君火與命火相濟,維持人體溫煦與涼潤之平衡。
  2. 調節氣化
    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而化氣,少陰樞機通利,則腎氣能上濟心火,心陽得以下溫腎水。此氣化過程攸關全身水液代謝與精神活動,如《傷寒論》中少陰病之「但欲寐」,即樞機不利所致。
  3. 病機樞紐
    少陰為三陰之樞,病邪傳變至此,常顯寒化或熱化兩途。寒化因腎陽衰微,熱化因心火亢盛,反映少陰兼具水火二性,其樞轉失常則陰陽失衡,故臨床少陰病證多見四肢逆冷或虛煩不寐等症。

與其他經脈的互動

少陰之樞與少陽之樞(半表半裏之樞)相呼應,二者共司氣機升降。少陽主樞外邪之出入,少陰則主樞內陰之開闔,二者協調,方能使三陰三陽氣血暢達。

綜言之,「少陰為樞」不僅是經脈層次的動態描述,更體現中醫整體觀中陰陽互根、樞機為要的思想,為理解六經傳變與臟腑關係之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