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少俞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俞
少俞為上古傳說中醫家,相傳為俞跗之弟,黃帝時期重要臣子,與岐伯、雷公等人同為黃帝醫藥顧問。其名見於《黃帝內經》等多部古籍,被視為針灸與經脈理論奠基者之一。
醫術專長
少俞精於針灸與臟腑辨證,擅長透過經絡調理氣血。據傳與黃帝探討「九針」之術,強調針具形制與病症對應關係,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所載:「小針之要,易陳而難入。」此理論影響後世針刺手法,奠定「補瀉」操作基礎。
學術貢獻
- 經脈理論:少俞與岐伯共論經絡循行,提出「氣血營衛」學說,認為經脈為「決死生,處百病」之關鍵,此觀點見於《內經》對十二正經的描述。
- 體質辨別:相傳其擅長觀察體質差異,如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中按五行分類體型與性格,後世發展為「五態人格」理論。
- 病因辨析:強調外邪(風寒暑濕)與情志(喜怒憂思)致病機轉,為中醫「三因學說」雛形。
歷史地位
少俞與岐伯並稱「俞岐」,代表黃帝時期醫藥核心體系。雖史料記載簡略,然其名多與針灸、診法相繫,反映早期中醫從巫祝轉向系統化醫學之過渡。後世託名著作如《少俞針經》雖已佚,但內容散見於《甲乙經》等醫典,足見其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