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邵登瀛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邵登瀛(清代)

邵登瀛,字步青,吳縣(今屬江蘇)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師承吳中名醫薛雪(字生白),深得其傳,尤擅溫病與婦科診治,後成為吳門醫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其學術承襲葉天士、薛生白一脈,融合溫病學說與臨證經驗,著作以簡明實用著稱。

主要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溫毒病論》
    專論溫熱病中的「溫毒」證治,闡發熱毒壅盛所致咽喉腫痛、發斑、丹痧等病症,強調清熱解毒、涼血透邪之法,並載錄驗方與外治技法,反映清代溫病學派的辨證思路。
  2. 《女科歌訣》
    以歌訣形式歸納婦科常見病證,如月經不調、帶下、產後諸疾等,便於記誦。內容注重調和肝脾、疏理氣血,體現「女子以肝為先天」的治療原則,並融匯薛雪婦科臨床心得。
  3. 《四時病機》
    按四季分類外感時病與內傷雜症,結合五運六氣理論,分析不同時令的發病特點與治療要點,展現「因時制宜」的中醫整體觀。後世將此三書合刊為《邵氏醫書三種》。

學術淵源與影響

邵氏得薛雪親授,薛雪為葉天士同期名醫,同屬溫病學派,故其理論兼融葉、薛二家之長。著作中多見對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的發揮,並結合江南地域濕熱氣候特點,重視輕清透解、護陰津的治法,對後世溫病辨證影響深遠。其方藥配伍精當,如治溫毒善用犀角(現多用水牛角代)、連翹等,婦科重視當歸、香附等調氣血之品,具鮮明實用特色。

邵登瀛之醫案與著述,不僅保留清代吳中醫家的臨床經驗,亦為研究溫病學派發展的重要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