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邵念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邵念山(1494年-1565年),字伯山,號東山,江蘇長洲人。明代醫生。其父邵釜山為當代名儒。後父病重,延醫治之無效,臨終訓示念山:「不為良相,且為良醫」,念山遂轉而攻醫。懸壺五十餘年,活人無數,尤精於痘疹,名重於時。
邵念山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於醫學。他曾跟隨名醫學習,並潛心鑽研醫學典籍,博採眾家之長,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醫學思想。他認為,醫學要以「仁」為本,要「愛人如己」,「視病如親」,「醫者父母心」。他還提出了「醫學三要」:一是「醫德」,二是「醫術」,三是「醫方」。他認為,醫德是醫生的基本素質,醫術是醫生必備的本領,醫方是醫生用來治病的手段。他還提出了「治病四法」:一是「辨證」,二是「用藥」,三是「調攝」,四是「針灸」。他認為,要想治好病,首先要辨明病因,然後根據病情用藥,並配合調攝和針灸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邵念山一生致力於醫學事業,他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各科,尤擅長治療痘疹。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,總結出一套治療痘疹的獨特方法,取得了良好的療效。他還著有《醫學三要》、《醫學四法》、《醫學五書》等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邵念山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一生致力於醫學事業,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。他的醫學思想和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