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蟲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蟲脹

蟲脹,又稱蟲積脹,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腸道寄生蟲積聚,阻滯氣機運行而導致的腹脹病症。此病多因飲食不潔、脾胃虛弱,致使蟲體寄生於腸道,擾亂中焦運化功能,形成氣滯濕阻之證。

病因病機

蟲脹的成因主要與腸道寄生蟲(如蛔蟲、絛蟲、蟯蟲等)有關。蟲體寄生於腸道,不僅消耗人體氣血,更阻礙脾胃升降之機,使水穀運化失常,氣血瘀滯,因而產生腹脹。此外,若患者平素脾胃虛弱,或嗜食生冷、不潔之物,更易助長蟲體滋生,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
蟲脹的典型症狀包括:

  1. 腹脹:腹部脹滿,按之柔軟,或可觸及條索狀蟲團。
  2. 嗜食異物:患者常有異食癖,如喜嚼茶葉、鹽土、生米等。
  3. 腹痛:時作時止,痛處不定,或伴隨腸鳴。
  4. 面色萎黃:因蟲體耗傷氣血,患者可見面色無華、形體消瘦。
  5. 其他症狀:或見磨牙、睡中流涎、肛門瘙癢等蟲積徵象。

中醫治療

中醫治療蟲脹以驅蟲為主,輔以健脾行氣,常用方劑與治法如下:

  1. 驅蟲消積
    • 千金散:適用於蟲積腹痛,能殺蟲止痛。
    • 雷公丸:專治蟲脹,具驅蟲、消積之效。
    • 化蟲丸:針對多種腸道寄生蟲,能殺蟲排積。
  2. 行氣導滯
    • 木香檳榔丸:適用於蟲積兼氣滯者,能行氣破積、殺蟲消脹。
    • 靈檳散:以檳榔為君藥,配靈脂行氣活血,治蟲積腹脹。
  3. 健脾調中
    • 若患者體虛,可配伍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,以健脾益氣,扶正祛蟲。

鑒別診斷

蟲脹需與其他腹脹病症區分:

  • 氣脹:多因情志不暢,肝氣犯胃,腹脹叩之如鼓,無蟲積見症。
  • 水脹(水鼓):腹大如囊裹水,按之凹陷,與蟲脹之柔軟腹脹不同。
  • 血脹:常見於癥瘕積聚,腹脹堅硬,疼痛固定,與蟲積之遊走性痛有別。

古籍記載

《證治匯補·脹滿章》指出:「蟲脹者,腹痛能食,善吃茶葉鹽土等物。」《醫學入門·鼓脹》亦載:「蟲積脹,腹痛,善吃茶鹽之物。」均強調蟲脹與異食癖、腹脹的關聯性。

蟲脹屬中醫「脹病」範疇,治療時需辨明蟲積與正虛孰輕孰重,合理運用驅蟲、行氣、健脾等法,以恢復脾胃運化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