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邵以正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邵以正(?-1462年),明代著名道士兼醫家,道號「通妙真人」,籍貫一說雲南,另說江西雩都縣,係道教高士劉淵然嫡傳弟子。其於正統年間(1436-1440年)主掌京師道教事務,景泰朝(1450-1456年)獲賜「悟元養素凝神衝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」尊號,顯見其在道教與醫學領域之崇高地位。

醫學貢獻與《青囊雜纂》 邵氏承襲師門醫道,將劉淵然一脈累積之臨床經驗與秘傳方劑系統整理,編纂成《青囊雜纂》醫書叢刊。該叢書特色在於匯集多科專病方論,反映明代道醫「以方證術」的實證傳統,包含以下要籍:

  1. 《仙傳濟陰方》:專論婦科經帶胎產諸疾,體現道醫「調衝任、和氣血」的治療思想,方中多見四物湯變方與香附、艾葉等理氣溫經藥配伍。
  2. 《徐氏胎產方》:收錄宋代以降胎產驗方,重視「逐月養胎」理論,強調妊娠期分階段用藥,如早期慎用辛燥、後期注重補脾腎。
  3. 《仙傳外科集驗方》:融合道教丹藥術與外科療法,載有升降丹、紅升丹等煉製法,對癰疽瘡瘍提出「辨膿成未成」的切開時機判斷準則。
  4. 《小兒痘疹證治》:系統整理痘疹(天花)分期治法,早期重用升麻葛根湯透邪,膿成期則以黃連解毒湯加減,反映明代疫病防治實況。
  5. 《上清紫庭追癆仙方》:論治肺癆(結核病)專書,提出「癆蟲致病說」早於西方微生物學發現,方中常用獺肝、百部等殺蟲藥,配合黃芪、鱉甲滋陰益氣。

道醫學術特質 邵氏醫術深具道教醫學特色:

  • 丹道與方藥結合:如《秘傳外科方》載有以汞劑外用治療皮膚疾患,體現「金石為用」的道教藥學觀。
  • 臟腑調神論:其《凝神衝默》養生理論強調「心火下濟、腎水上承」的丹道生理模型,與中醫心腎相交理論互為表裡。
  • 符咒與療法並用:《濟急仙方》部分篇章記錄祝由科內容,反映明代醫道合流的時代特徵。

該叢書現存明刻本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地,為研究道教醫學與明代民間療法的重要文獻。邵氏學術體系彰顯了道教「醫道通仙」的傳統,其將內丹修煉理論融入臨床辨治,對後世溫補學派與命門學說發展具啟發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