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本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舌本縮

病證名,首見於《千金要方》卷九,指舌體短縮、難以伸出的病證。此症多因寒邪內結或熱邪蘊積所致,臨床表現與治法因病因不同而異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寒凝胸腹
    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五提到:「人舌縮入喉嚨,不能言語者,乃寒氣結於胸腹之故。」寒邪侵襲,陽氣受阻,經脈拘急,導致舌體收縮。此類患者常見四肢厥冷、脈沉伏,甚則面色青白,屬陰寒內盛之象。
  2. 心脾積熱
    若因熱邪蘊結心脾,火熱上炎,灼傷津液,舌體失養而縮。此類患者多伴見蒸蒸發熱、口乾煩躁、脈數等實熱證候。

辨證論治

  1. 寒證治法

    • 主方:附子理中湯
    • 方義:附子溫腎陽、散寒邪;乾薑溫中散寒;人參、白朮、甘草補益脾胃,助陽氣升發。全方共奏溫中祛寒、回陽通脈之效。
    • 加減:若寒邪甚者,可加吳茱萸、肉桂以增強溫經散寒之力。
  2. 熱證治法

    • 主方:黃連解毒湯、涼膈散
    • 方義
      • 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清瀉三焦火熱,適用於熱毒熾盛者。
      • 涼膈散(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梔子、黃芩、薄荷、連翹)瀉火通便,清上泄下,適合兼有便秘、胸膈煩熱者。
    • 加減:若陰傷明顯,可加玄參、麥冬以滋陰潤燥。

相關條目

此症與「舌卷」相似,均屬舌體運動異常之病證,但「舌卷」多與肝經病變相關,常伴見陰囊收縮(《靈樞·經脈》),而「舌本縮」則側重於寒熱內傷所致。

古籍參考

  • 《千金要方》強調寒邪致病的機理。
  • 《瘍醫大全》進一步闡述寒凝與舌縮的關係。
  • 《傷寒論》中少陰病篇亦載有「舌卷囊縮」之危候,可互參辨證。

此症需結合全身症狀與脈象細辨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