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舌痹
病名
舌痹,又稱「舌麻」,指舌體麻木不仁、活動遲鈍之證候。其病因多與痰、氣、血、火等病理因素相關,涉及心、脾、肝等臟腑功能失調。
病因病機
- 痰氣鬱滯
《赤水玄珠》指出:「舌痹或麻,此因痰氣滯於心包絡。」痰濕或氣機不暢,阻滯心包絡,使舌失濡養而麻木。心包為心之外衛,痰氣鬱閉,影響心主血脈之功能,舌為心之苗竅,故見痹阻。 - 心血不足
無故舌痹者,多因心血虛弱,不能上榮於舌。《赤水玄珠》提及:「不可作風熱治,由心血不足。」治宜溫補脾胃、養血通絡,如理中湯合四物湯,以健脾生血、滋養心脈。 - 氣凝痰火
《瘍醫大全》云:「舌痹者,強而麻也。乃心緒煩擾,憂思暴怒,氣凝痰火而成。」情志失調,肝氣鬱結,化火生痰,痰火膠結上擾舌絡,致舌體麻木僵硬。 - 血瘀阻絡
舌為心之苗,若心血瘀阻,或外傷致瘀,皆可令舌絡不通而痹。中風患者常見舌強不靈,亦屬此類機轉。
證候表現
- 舌體麻木不仁,或伴灼熱、僵硬感。
- 活動不利,言語含糊,甚則吞咽困難。
- 或見舌色紫暗、苔膩,脈弦滑或細澀。
治法與方藥
-
痰氣鬱滯
- 治宜化痰開竅、理氣通絡。
- 方用二陳湯加膽南星、石菖蒲,或《瘍醫大全》所載荊芥穗、雄黃研末,木通煎湯調服,以宣通痰滯。
-
心血不足
- 治宜補血溫陽,方選理中湯合四物湯,加減桂枝、丹參以通心脈。
-
痰火擾絡
- 治宜清火化痰,方用黃連溫膽湯,或外摻生礬末(《瘍醫大全》法)以消痰熱。
-
血瘀阻絡
- 治宜活血化瘀,方選通竅活血湯或血府逐瘀湯,佐以地龍、全蠍等蟲類藥通絡。
古籍參考
- 《赤水玄珠》強調痰氣與心血虛為本病主因。
- 《瘍醫大全》著重情志致痰火之病機,並載外治之法。
舌痹一證,須辨虛實寒熱,結合整體脈證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