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舌邊為人體舌部之邊緣部位,在中醫臟象理論中歸屬肝膽經絡所主。此區域之望診變化,往往反映肝膽功能狀態及氣血運行情況,為中醫舌診重要觀察部位之一。
從經絡循行而言,足厥陰肝經「絡於舌本」,足少陽膽經亦與舌相連,故舌邊異常多與肝膽病證相關。肝主疏泄,膽主決斷,二者功能失調可於舌邊顯現特定徵象:
- 色澤變化
- 舌邊色赤:多屬肝膽火旺或陽氣亢盛,常見於情志鬱久化熱之證
- 舌邊青紫:主氣滯血瘀,或見於肝鬱日久、經脈瘀阻者
- 舌邊淡白:多責之肝血不足,或膽氣虛弱
-
形態特徵
- 舌邊齒痕:常伴脾虛濕盛,然肝鬱乘脾者亦多見此象
- 舌邊顫動:多因肝風內動,或肝血虧虛筋脈失養
- 舌邊瘀斑:為典型血瘀徵兆,與肝藏血功能失調密切相關
-
特殊病機
舌邊獨見芒刺者,多屬少陽鬱熱;若舌邊腫脹潰爛,則常責之肝經濕熱上蒸。清代《舌鑒辨正》特別指出:「舌邊屬少陽分野,其色變異,當參合脈證以辨半表半裏之邪。」
臨證時需注意,舌邊變化須與舌質、舌苔合參。如舌邊紅赤伴黃膩苔,多屬肝膽濕熱;若舌邊紫暗而舌下絡脈迂曲,則為氣滯血瘀之明證。此部位診察對辨識少陽病、肝鬱證及血分病變具有獨特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