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舌疔,又稱舌疳,是指舌上生紫皰、堅硬疼痛,其形如豆的病證。多因脾失健運、痰濕內阻,蘊久化熱,熱化為火毒;又因心經蘊熱,心火上炎而致。熱盛於濕者,發為舌疔。

症見患處生紫皰,形如豆粒,質地堅硬,疼痛涉心,妨礙飲食和語言,兼有寒熱往來。初起治宜清熱解毒,方用黃連解毒湯,蟾酥丸。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,舌疔大如櫻桃,易致化膿出血。治宜解毒消腫,可選用粘子解毒湯或清瘟敗毒飲。外治可在患處塗搽冰硼散,或含化紫雪散。

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曰:「舌疔舌上生紫皰,其形如豆寒熱增。」

《外科正宗》曰:「舌疔者,舌上生紫皰,其形如豆,寒熱增也。此由脾失健運,痰濕內阻,蘊久化熱,熱化為火毒;又因心經蘊熱,心火上炎而致。熱盛於濕者,發為舌疔。症見患處生紫皰,形如豆粒,質地堅硬,疼痛涉心,妨礙飲食和語言,兼有寒熱往來。初起治宜清熱解毒,方用黃連解毒湯,蟾酥丸。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,舌疔大如櫻桃,易致化膿出血。治宜解毒消腫,可選用粘子解毒湯或清瘟敗毒飲。外治可在患處塗搽冰硼散,或含化紫雪散。」

舌疔的治療方法,可根據病情的不同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(1)熱盛於濕者,宜清熱解毒。可用黃連解毒湯、蟾酥丸等方藥治療。

(2)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,宜解毒消腫。可用粘子解毒湯或清瘟敗毒飲等方藥治療。

(3)外治可在患處塗搽冰硼散,或含化紫雪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