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紅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舌紅癰,又稱舌癰,是指舌頭上出現紅色腫塊,形狀如豆或櫻桃,疼痛難忍。舌紅癰多由心經壅熱所致,常見於熱病後期或陰虛火旺者。

舌紅癰的臨床表現為:舌頭上出現紅色腫塊,形狀如豆或櫻桃,疼痛難忍。舌頭周圍的黏膜也可能出現紅腫、發熱、疼痛等症狀。

舌紅癰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心涼血、解毒瀉火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犀角地黃湯、導赤散等。

舌紅癰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:

  • 保持口腔衛生,勤刷牙漱口。
  • 避免吃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  •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舌紅癰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以下是清代醫學家程永培在《咽喉經驗秘傳》中對舌紅癰的論述:

舌紅癰,因心經壅熱,生於舌上。色紅腫痛,如豆如櫻。治宜清心涼血、解毒瀉火。可選用犀角地黃湯,導赤散等加減。

犀角地黃湯由犀角、地黃、丹皮、赤芍、澤瀉、茯苓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心涼血、解毒瀉火的功效。

導赤散由大黃黃柏、赤芍、丹皮、澤瀉、茯苓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利尿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
舌紅癰的治療方法很多,患者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如果症狀嚴重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