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黃鵝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舌黃鵝口

舌黃鵝口,見載於《幼科證治準繩》,屬中醫兒科病證之一,與「木舌」相關,為小兒口腔舌體病變的表現。此症多因心脾積熱上攻,或外感邪毒蘊結於舌,導致舌體腫脹、色黃,狀如鵝口,故名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脾積熱:小兒陽常有餘,若乳食不節,過食辛熱厚味,或母體孕期熱毒內蘊,致使心脾積熱,循經上炎,燔灼口舌,發為舌黃鵝口。
  2. 外感邪毒:嬰兒腠理未密,易感風熱或濕熱之邪,邪毒蘊結口腔,與內熱相搏,熏蒸舌體,致舌腫色黃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舌體腫脹板硬,轉動不靈,甚則塞滿口腔,妨礙吮乳。
  • 舌面可見黃色苔垢,或如糜粥樣覆蓋,周邊黏膜或見紅赤。
  • 或伴煩躁啼哭、口乾欲飲、小便短赤等熱象。

辨證分型

  1. 心火上炎型:舌腫黃赤,舌尖紅絳,伴見夜啼驚擾、面赤唇紅,脈數。
  2. 脾胃濕熱型:舌苔黃厚黏膩,口氣臭穢,脘腹脹滿,大便黏滯,舌脈滑數。

治療原則
以清熱解毒、瀉火化濕為主。心火盛者,宜導赤散加黃連、連翹;脾胃濕熱者,可用瀉黃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。外治可配合青黛散或冰硼散塗敷舌面,以清涼泄熱。

古籍考據
《幼科證治準繩》將此症歸於「木舌」範疇,謂其「舌腫硬而不柔」,後世醫家進一步區分舌色與病機,強調黃苔為熱盛之徵,鵝口狀乃濕熱膠結之象。